在我國經濟發展和高新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下,各種各樣電子設備五花八門,升級換代速率很快。在我國的手機上擁有量居全球居首,但收購使用率卻遠不如全球平均。因為使用期期滿、電子設備技術性的完善和經濟發展水準的發展,在我國將迅速進到電子電氣商品報費的高峰時段?;厥针娮赢a品成為了時下受大家關注的問題,那么回收電子產品的前景如何呢?
面對每年數量巨大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我國的回收處理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以北京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每年淘汰的廢舊冰箱、電視機、電腦、洗衣機、空調、手機已突破1000萬臺,只有1/6左右得到環保處理。北京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的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市3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利用處置單位共接收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僅182.72萬臺。
其實二手電子產品回收行業想不興起都很困難,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目前中國每年售出4-5億部新手機,淘汰近3-4億部,但是舊手機回收率不到1%,有近9成的消費者不了解回收和二手售賣的行情,這意味著資源被巨大浪費。
而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國內約50%的用戶換手機時間為18個月,有20%的用戶一年之內必須換手機。這種情況下,用戶手里的廢舊手機越來越多,而其中有相當比例的中高端智能手機。由此催生的手機回收市場高達千億級別。
其次,受制于環保等因素的影響,國家近年來矢志推動電子產品以舊換新等政策計劃,來自政策的補貼和影響非常重要。即使市面上的所有二手手機都不能翻新或折舊出售使用,根據測算,在1億部廢舊手機中,含有1600噸的銅、35噸的銀、3.4噸的黃金、1.5噸的鈀金,這些重金屬的提煉同樣可以成為二手電子產品回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鼓勵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流向正規回收處理企業,我國于2011年起就已正式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規定采用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國家向生產企業征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費用,建立基金用于補貼正規的回收處理企業。
回收電子產品的確是個問題。舊的電子設備制造時的各種各樣原材料環境保護標準較為低,鹵素啊、鉛啊等有害的原素含水量較高,假如疏忽大意,非常容易導致環境污染,電子產品回收規范化很必須。